《甬商》专访丨张文阳:“数据”三部曲
30年前,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子,在老家姜山租房办起了一家作坊式的企业。30年后这家企业发展成为集数字通信、数字能源、智慧城市产品于一体的全球化集团公司,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。
这令人震惊的发展速度,内中蕴含着什么奥秘?
01白手起家,制造数据线
1984年,市场经济初起,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,在宁波大地蓬勃发展。鄞县姜山镇陈岐村自然也不甘落后,筹划办一家电线厂。厂房、资金、设备落实后,村里选拔了几个小青年,去上海电磁线二厂接受技术培训。初中刚毕业的张文阳有幸被选中,不禁高兴的手舞足蹈。要知道,那时去上海学习,比现在出国还稀奇。
3个月后,张文阳从上海回来,顺理成章地进了村办福利电线厂。因为有过培训的经历,还当上了班组长,管理六七个人。小伙子初出茅庐就被委以重任,自然是春风得意干劲十足,他事无巨细身先士卒,班组成绩一直名列全厂前茅。就这样脚踏实地干了3年,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,对厂里的供应、生产、销售各道环节也了如指掌。
改革开放初期,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。这时,“承包”二字风靡全国,地处沿海地区的鄞县姜山自然也不例外,“村办电线厂要对外承包了!”这个消息如春风拂动张文阳的心,不由得为之驿动,跃跃欲试。他费尽口舌说服父母,还得到了叔叔的支持,在交了2万元保证金,又以9.7万元年承包金中标时,全村为之瞩目,长辈们纷纷感慨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。
然而,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,村领导也许是不敢信任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能挑起这副担子,也许出于某种利益,对于招投标结果虽然没有直接推翻,却一直做张文阳的工作,让他退标。迫于种种压力,最终,曾经的雄心勃勃,曾经的豪气万丈,曾经的宏伟蓝图,都付之东流,承包成了南柯一梦,张文阳遭遇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挫折。
就像歌里唱的一样,“少年壮志不言愁”,张文阳调节心态后,凭借一手技术,来到叔叔开办的电线厂里打工。3个月后,年轻的心又开始骚动,他向叔叔提出去跑销售,并且表示不要工资只拿提成。叔叔半信半疑地答应了下来,没想到几个月后业绩大增,一年后,业务量居然占全厂销售额的80%。“刚开始的时候,我连人家企业的大门都不敢进,更不要说见领导了。”张文阳说,他买了许多营销书籍,白天实践,晚上攻读,这才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,摸出了门道。
张文阳在懂技术的基础上,熟悉了市场,学会了销售,还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三年下来,他共计拿到了17万元的业务提成,这在当时可是一笔“巨款”了,按当时的价格,可以买几套商品房了。这笔财富也为他后来的创业提供了经济基础。
1995年,已改名“一舟”的东亚线缆开始生产用于网络传输的3类线、5类线。这种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,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的一种通用配线,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,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。风靡全球的互联网建设,给一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,产品出口欧洲,一时供不应求。
02告别工厂,走自主创新之路
从1991年创办企业,到2000年,用张文阳的话说,“这是企业的基础阶段,没有深远的规划,只是为赚钱而赚钱。”而事实上,这个“基础”打得让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:当初六七个人的作坊式小厂,发展到2000年,年产值突破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%。
他从“微笑曲线”理论里受到了启发。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,分别为产品研发和品牌渠道,占据着两个制高点,而中间的制造加工,是曲线的低点。目前公司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,但却仍旧是一家代工厂,仍旧处在微笑曲线的低点。这一环节付出的是土地、厂房、设备、水、电等物化要素,还有就是劳动力成本。而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,投入的信息、技术、品牌、管理、人才等,属知识密集要素,比制造加工环节更复杂。这样的格局,注定研发、流通两端具有不可替代性,而制造环节尤其是代工厂,因为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,蕴藏的风险也就非常大,一旦因为某种原因,两端掐住任何一端,制造业就难以生存。
因此,2001年到2005年,是一舟品牌建立期,一舟股份决定创建自主品牌,践行中国梦。公司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贴牌生产,开始走自主品牌发展道路,全力打造“SHIP”“一舟”品牌。
与此同时,张文阳首次提出“五年规划”的战略思想,率先提出了“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提供商”的概念,在国内推出综合布线一站式解决方案,并成功进行全国销售渠道布局。
2006年,一舟集团进入第二个五年规划阶段。先后完成了全国8个中心城市安防线缆工厂的布局、宁波基地的数缆、机柜、光缆、网络配件等制造工厂的布局,同时在江西上饶投资建设了占地250亩的一舟工业园,成为国内大型的综合布线、安防线缆生产企业。
截止到2008年,一舟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已基本完成。此时,一舟已经拥有高达20多万平方米的精益化智能制造基地,国际化的先进生产线,标准化的生产车间,完善的产品链,秉持“零缺陷”和“一次把事情做对”的理念。公司产品连续荣获中国市场十大综合布线产品品牌,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行业前三,“SHIP”和“一舟”商标更是双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。但一舟并没有止步于此,张文阳瞄准市场需求,一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应运而生。
2011年,一舟集团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出炉,计划分析了国内外两个市场,并认为要把目光瞄准巨大的国际市场,于是就将这一时期定为全球化战略期。公司首先大手笔收购了集设计、开发、品牌、销售于一体的德国上市公司威运高,又在美国成立一家公司,着手布局全球市场。对此,张文阳解释说,布线行业营销是区域性的竞争,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调研、方案研发,还需要面对面的技术支持、安装等一系列服务。何况欧洲有欧洲的标准,美国有美国的标准,所以,必须要有当地的作业团队,并且要有当地国家的员工,这样更能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,有利于业务的迅速拓展。
从2011年到2015年公司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,一舟集团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体系,海外员工达到400多人。从收购、创办外国公司开始的全球化布局,借力他们的品牌和终端渠道,带动企业真正走出了弧底,一舟集团筑成了完美的“微笑曲线”。
张文阳在2015年专家学术会议上发言 △
张文阳与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合影△
03扬帆再起航,进军大数据
在一舟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2015年,公司的业务已经遍布了全世界。接下来的路怎么走?这是张文阳一直在思索的事情。
“2016年,政府提到数据中心建设及大数据运营,提出大数据相关产业年复合增长将达到30%以上,到2020年将成为超万亿的新兴产业。这一信息给了企业发展的方向。“张文阳事后回忆说,国家政策趋势、经济规划趋势都为这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。向来善于捕捉机遇的他,脑子里的蓝图渐渐地清晰起来。
“实现大数据产业为核心,向全生命周期型企业转型”,公司的第四个五年计划里明确了目标和方向。为实现“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,打造全生命周期型企业”这一目标,一舟对公司内部格局作了调整,分别成立了网络通信事业部、网络能源事业部和智慧城市事业部,聚力大数据产业。并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,与中科院、国云科技强强合作推出一舟自主的“城市大脑”平台,并创新性的提出“平台+生态+合作”运营模式。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,一舟重点发力微笑曲线的另一端——创新与研发,让公司与品牌内涵更加丰富而具有极强生命力,更让公司战略得到更专业的承载组织。
到2022年,一舟已全面进入第五个五年规划——新通信、新能源战略期,一舟将面向全球市场,深耕渠道建设,聚焦新通信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,围绕数字通信、数字能源两大产业,着力于综合布线解决方案、“云、管、端”系统解决方案、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和储能基础设施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。同时,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,强化团队建设,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时至今日,一舟在企业实力、品牌价值、服务品质、社会责任等都得到了行业与社会的高度认可。并积极助力北京冬奥会、杭州亚运会、北京大兴机场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智能化建设。我们勇担社会责任,全力抗疫,驰援浙江、西安等多地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。多年来,一舟矢志不渝传递爱心善意,开拓创新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,步履铿锵地推进共同富裕。
如果把创业过程比作一个音乐作品,那么,张文阳是从田园牧歌开始,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开拓创新,笃行致远,完成了气势恢宏的三部曲。相信在广阔的经济舞台上,一舟集团将会创作出更多的精彩之作。